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浅谈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发布日期: 2011/1/5 】【来源: 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 6227 】【关闭窗口
 
浅谈加强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中共相城区委老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党联系离退休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政治引导、思想教育、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责。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退休干部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离退休干部党建出现了新的情况,影响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为此,我们试作以下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现象
    就目前来讲,我们认为当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共性的现象。
  1.组织建设乏力,党员归属感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一些有条件的单位未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甚至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村或社区对党员的区别管理比较薄弱,缺乏将离退休党员干部区别管理的意识,一些符合建支条件的村和社区却往往不会单独建立离退休党支部,对离退休老党员一般采取“挂名”形式,挂入普通党支部后,管理不善,不利于离退休老同志参与。部分异地安置的离退休老党员则未能就近转入党组织关系,参与活动属于“两边不靠”,被忽视和遗忘。
  2.班子力不从心,建设发展不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成员心态不一,阻碍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与发展。有些配备的支书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不愿再担任,或长年患病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党支部书记责任心不够,重家庭轻组织,对组织开展活动缺乏热情;有些党支部班子内部成员不配合,意见不一,使得活动难以组织。这些都导致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很少甚至从不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使得有的离退休老党员多年不曾参加过一次党的有关会议,过一次组织生活,使得很多支部长年没有新鲜血液加入。
  3.活动方式陈旧,缺少经费。很多支部在开展活动时,不能逃脱传统窠臼,不从离退休老同志分散居住、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出发,总是搞集中开会,导致一些离退休老同志无法参加。很多支部即使开会往往也停留在“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读半天”的状况,形式僵硬,参加者也提不起兴趣,习惯于敷衍,收效甚微。一些基层离退休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党员,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但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留存的50%党费除订一些报刊杂志外,显得非常有限,许多想法、思路都只能“落空”。
  4.自身观念淡化,政治积极性减退。有的老同志认为,自己已经离退休,没有具体工作任务了,实际作用也不大了,用不着再将自己束缚于党的严格的组织管理,可以自由放松了,因而一些老同志不再愿意参与党支部活动,特别不愿承担和负责党支部的有关工作。很多非党员老同志离退休后生活重心向家庭转移,思想上满足于“家和万事兴”,不求政治进步,不想或不愿向党组织靠拢,导致离退休党支部很难吸收到新鲜血液。
  二、存在现象的原因分析
  离退休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党支部的建设与发展比之普通党支部,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更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原因成为一大制约因素。离退休干部都是老同志,尤其是离休干部,普遍年龄高,患病多,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很多老同志因长年有病、行动不便,不能经常参加组织活动,且人数逐年增加,影响了党支部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造成很多老同志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从班子建设看,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越来越窄,对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2.居住地分散难集中。老干部在离退休后,或回到子女身边,或回到老家,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有的一个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分散在全市各地,加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问题,常常出现锣齐鼓不齐现象,很难集中到一起。当前,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季节性流动比较大,一年中往往分散居住于多地,但很少有人主动办理《流动党员证》,老同志参与组织活动的热情也有所减退。
  3.管理体制不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受单位党委领导,支部的组织工作直接由党委管理。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对基层抓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和支部建设工作只是起着指导性作用,不是处在对党委直接领导的位置上,所以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只能进行指导,不好直接或过多的干涉。而作为直接管理离退休党支部的基层党(工)委,又缺乏指导性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取“一锅端”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离退休党支部的管理,限制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发展。
  4.思想上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党(工)委、居委会本身对党的工作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行政业务、轻党建工作,特别是一些行政领导,认为经济工作、社区工作是主流,党建工作是支流,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疏于过问。在党建工作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又成为最易被疏忽的一环,不愿建、懒得管,致使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缺少支持,尤其是经费缺少保证,阻碍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发展。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建议对策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我们分析认为,要坚持简便易行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新局面。
  1.加强领导、强化考核。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应成为基层党(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能,为使支部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必须强力抓好考核,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或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这样基层党支部才能切实重视起这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专职领导本地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与发展工作。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宏观协调作用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应该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或建立协调机制,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调,将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纳入本级党委目标管理考核中,以对职能部门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并进行评先表彰,评选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激发离退休党支部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完善组织,灵活设置。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首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要按照有党员就有组织的规定,本着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开展活动和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单位离退休党员较多或居住较集中的,可采取小而活的形式,设立几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并就近设置若干个行政小组,保证非党员离退休老同志不成为“断线的风筝”。单位离退休党员较少且居住较集中的,可以编入在职党员支部或就近转入社区党组织。远离单位的离退休老党员经本人同意,可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的乡镇、社区党组织,确保人人都在一个组织中。如果社区离退休老党员比较多,可以单独成立社区离退休党支部。
  3.搭好班子、配好干部。按照党章规定,选举产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会,当支部委员出现空缺时,应及时补选,保证支部班子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班子运行。对单独建立党支部的,挑选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身体比较好、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书记,从利于组织开展活动的角度讲,年龄一般不宜超过70周岁。建议制定出台政策,规定单位或社区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党员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助理、支部工作联络员等,帮助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促进党支部建设。对党员关系在在职党支部的,建议在职党支部明确专人与老干部进行结对联系,确保老干部的知情权。对党员关系在居住地社区的,同样按照以上要求,配好班子,明确专职工作人员。为便于管理和联系,所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支情况、班子情况、老党员分布情况、联系人情况等均全部报所在党(工)委及老干部局备案。
  4.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改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活动不正常的现状,必须以一切从离退休老党员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是建立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要尽量做到简便易行、内容丰富、活动适度、注重实效。定期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一般不宜过多,一季度一次左右,组织党员听党课,参加党内活动,夏令高温或寒冬等特殊季节,可暂停活动。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一般不要求参加集体学习和活动,可由支部派人向他们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和活动情况、听取意见和要求,并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二是建立学习制度。根据各基层党(工)委及老干部局的要求,明确学习最低标准,在开展组织活动时集中学习,平时则重点提倡自学,设计《学习登记卡》,引导老同志自觉根据自学情况填写,以便党支部了解并作好记录。三是联系党员制度。党支部委员会成员要分工联系本支部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并组织相对年轻的老同志与高龄卧病的老党员开展“老老结对”活动,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书面传递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和身体情况。四是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于季节性流动老党员,为其办理《流动党员证》,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落实好他们在流入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地点固定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到临时居住地党组织,居住地党组织要定时、定点组织外来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学习、活动。
  5.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要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一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所在单位,应大力支持其开展各项工作,为老同志订阅报刊杂志、建设老干部活动室等,提供学习活动的场所,并提供处出参观考察等的经费,可实行实报实销制。二老干部居住地村、社区应提供一定经费,建立老干部活动室,配备活动器材,让一些社区活动资源与离退休老同志共享。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老年大学等载体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政府协调对外盈利和非盈利机构可以以定期免费的形式向老同志开放,如运动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等,为老干部学习活动提供场所。四是加强党费管理使用。建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费提高留存比例,用于补助支部开展正常活动、购买学习资料等。留存党费设立专帐,明确专人负责,每年年终将党费使用情况向组织部作专题说明。
  6.形式多样,活动活泼。要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充分运用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形式,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离退休老同志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思想。一是设立“党员中心户”。根据离退休老同志年龄偏高、居住分散,适宜开展小型分散活动的实际,要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由过去按党员人数划分党小组改为按党员居住区域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由威望较高、热情较高、年纪较轻的党员老同志担任,老干部们平时活动以“党员中心户”为主。二是设立“家庭学习点”。针对有些离退休干部家庭几代同堂,党员较多的特点,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组织学习,由家庭派出代表与离退休党支部进行沟通,带回学习材料,聚集家庭党员召开学习会,使老党员足不出户参与到集体组织学习中。三是实施送教上门。针对因疾病等原因,或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可以不参加组织活动,由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以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形式向老同志通报情况、上门送学习资料等,保证老党员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四是探索老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以有利于老同志参加组织生活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老干部党员的切身实际和个性需求出发,在不改变他们现存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依托老干部居住地社区,推行方便他们就近参加社区组织活动的工作办法。五是运用广电媒体。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这些老同志常用的了解外界信息的手段,以专题节目或专用频道的形式,专门播放一些视频或音频学习资料等,使老同志可以更便捷地参与到党组织学习中。六是采取“小而活”的非正式活动。可以通过夏日乘凉、树荫谈话、重阳登高、新年聚餐等形式,开展灵活的活动,既能组织学习,又能丰富老同志业余生活。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