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进取 踏实服务
全面推进我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
中共常熟市委老干部局 沈小弟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一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落实完善老干部两项待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我们找准定位,继往开来,用改革创新的姿态去应对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好老干部工作的方向,认清老干部工作的特点规律,努力探索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
一、我市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现状
我市目前有离休干部500多人,平均年龄已达82.6岁,普遍进入高年龄期、高发病期。8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9.2%,他们中的大多数眼欠明、耳欠聪,行动不便,信息不畅,生活及发挥作用越来越力不从心,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抚慰。80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20.8%,他们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程度较高、身体素质较好,对精神文化要求也较高,且有强烈的发挥作用的愿望。空巢老干部为163人,独居的为49人,主要分布于城区和乡镇的40余个社区。老干部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
按照中央、省和苏州市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根据我市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已经意识到光靠老干部工作部门或老干部所在单位相对独立的服务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必须依靠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依靠条块结合和社会力量,特别是要在不改变原来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就近、了解、方便的优势,开展老干部“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提供更具体、更全面、更细致入微的服务,才能切实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益寿延年、颐养天年。
二、四项创新措施延伸服务新内容
紧贴形势任务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发展老干部工作应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课题。老干部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老干部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老干部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老干部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在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上下功夫,不断拓宽服务老干部的渠道,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老干部的满意度。今年以来,我局在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为老服务渠道、细化为老服务内容、延伸为老服务领域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推陈出新了几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老干部的肯定。
1.为老干部特制“精神食粮”。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色。我们许多老干部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信念坚定、思想常新、身心健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现在我市有近1/3的老干部已基本足不出户,有近1/3的老干部基本需要陪护才能出门参加活动,他们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对国家大事、老干部的方针政策、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信息仍然有较强的求知欲望,针对离休干部这种日趋“高龄化”及行动不便、信息不畅等特殊状况,我局出刊了《常熟老干部工作》简报,为他们特制了一份“精神食粮”,旨在丰富老干部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延伸为老干部服务的新领域。《简报》特设“简闻要论”、“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党建园地”、“政策顾问”、“金秋风采”、“信息传真”、“健康之友”等栏目,其中政策要点、动态信息、健康知识等内容深受老干部的欢迎。许多老干部还为刊物撰稿,抒发自己老有所学和老有所健的情怀,离休干部已然将这一信息刊物看作是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信息窗口”,我们架起了党和政府与老干部之间沟通的“连心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广大老干部提供了展示精神风采的“新天地”。
2.为老干部特设“健康通道”。照顾好老干部的生活,关心老干部的身心健康,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随着老干部年龄的日益增长,看病住院的问题难以避免。对老干部个人来讲,许多人因年高体弱、行动不便,在看病就医的各个环节困难较多;从服务管理角度来讲,老干部住院分散及不同医院不同病区设施条件的差异,带来了对他们关心照顾的诸多不便。对此,要缓解老干部看病、就医、住院等各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提供更为便捷的就医环境服务,我们责无旁贷。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政府拨付专款,我局会同市卫生局等单位创造性地为老干部特设了一个“健康通道”--在我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立市老干部病区。今年6月,该病区正式投用。病区内配备专职医护人员,设置专用床位30多张,实行封闭式规范化服务和管理,除了有配套的医疗设施,还设立了康复锻炼区、读书阅览室等人性化服务设施。经过试运行,该病区运作良好,这种就诊、医疗一体化的服务,得到了住院老干部的好评。
3.为老干部特建“普访团队”。开展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实实在在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老干部居住日趋分散,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思想状态如何,又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我们如何尽可能详细、准确的掌握老干部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上门走访慰问成为最直接的一种途径。为此,我局精心谋划,认真拟定走访慰问方案,开展“上个门,逐个问”普访活动,为老干部特建一支爱心“普访团队”。我们将全局人员分成8个分队,力争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对全市每位老干部的上门走访工作,最后将所得信息整理汇总形成台账资料,便于今后跟踪服务。我们要求每个“普访团队”把走访与向老干部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介绍老干部工作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与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广大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结合起来,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通过听实话、察实情,为老同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干部家中、病床前,送到他们的心坎上。特别是对那些参加革命时间早、年龄较大、常年犯病及孤寡、空巢、行动不便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我市老干部队伍的稳定。
4.为老干部特创“幸福家园”。近年来,随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社区的组织机构设置齐全,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性较高,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较强,具备了做好社区老干部服务和管理的组织和人员条件。再加上社区内配套的精神文明、综合治理、环境卫生、便民服务等各项内容健康发展,老干部在这里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用武之地。因此,在老干部原隶属关系不变、老干部原单位和老干部局管理服务不减弱的前提下,利用社区资源优势,让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和就近发挥作用”成为可能。根据上级要求,我局今年以来积极调研、精心筹备,会同相关部门创新推出了老干部“幸福家园”工程。目前,“幸福家园”工程已在我市两个社区试点开始运行。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结对服务队伍、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家政服务队伍等志愿者团队也相继建立,开始采取多种形式,为老干部提供家政、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的服务。我们还为老干部建立了爱心服务卡,在试点社区覆盖率达100%。通过在试点社区的经验积累,我局拟在明年将老干部“幸福家园”工程在全市推开,让老干部在这一温馨便利的“幸福家园”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在实施创新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提高意识,加强协作。离休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要确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意识,对待老干部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时时处处用一颗“真心、诚心、孝心”来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度责任感。要有危机意识,经常反思我们的工作的与老同志的所需所盼所求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决不能满足现状,决不能有多做多烦、“得过且过”的思想,要抱着“寸草春晖”的感恩之心来做好一切工作。同时,老干部工作面广量大,很多事仅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很难完成任务。老干部工作者须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这既包括搞好老干部工作部门内部的团结协作,又包括搞好同其他部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从而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整体合力,营造全社会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关爱老干部的良好风尚。
2.超前谋划,加强调研。在新形势下,要切实增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到社会大背景下来思考,找准与老年工作的结合点,确保走在全社会老年工作的前面。因此,对于老干部的服务需求,我们在强调搞好常规服务的同时,更要强调思考在前、主动作为,在工作谋划上要落实一个“先”字,在工作运行上强调一个“早”字,在创先争优上立足一个“抢”字,在落实措施上达到一个“实”字。在此基础上,要做好老干部工作还需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具体事务层面的问题,我们要从可行性强不强、老干部欢不欢迎、基层接不接受、社会影响好不好等方面来着手调研,力求取得实际成果;对于宏观体制层面的问题,我们则要从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思路等方面大胆着手,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3.内炼真功,注重实效。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涉及众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多。只有加强学习锻炼,我们想问题、干工作才会脑中思路清、手中钥匙多,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学习培训、深入基层、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政策意识、责任意识,从而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凝聚力强、眼界宽广、求真务实、协调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拉得出打得响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为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内在保证。老干部工作要创新更要重实效,做好老干部工作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贴心工程,我们对于老同志的所思所盼,不管是个别想法,还是群体需求,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研究、积极回应,做到见事早、反应快、抓紧办,要坚决杜绝那种“等、推、拖”的现象,必须以“让党和政府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为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使全市老干部工作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