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王国荣: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0/7/30 】【来源: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阅读次数: 5840 】【关闭窗口
    中共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沈正全参加市里形势报告会、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后,立即先后召开支部委员、小组长联席会和支部大会,向离退休老同志传达、介绍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引导大家“老有所养,退有所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为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献一份力。
     近日高温走访慰问老干部,所至之处老干部必谈我市正在进行的“三区三城”建设的话题。他们关心“三区三城” 建设进展情况,希望“三区三城”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闻之,我深为感动。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的思考,由此随之而起。试就此拙文抛砖引玉如下:
    重视发挥老同志作用,是我党一贯宝贵的传统做法。
    中央决定建立老干部离休制度时,明确规定“老干部离休退休以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今天,围绕“三区三城”建设,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老同志经历的事情多,政治经验丰富,生活阅历深厚,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三区三城”建设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家知道:“三区三城”是2009年8月28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完善和拓展历任市委市、政府老领导、老同志提出的一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科学发展,加快苏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所提出的目标;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内涵极其丰富、范围极度广泛、时空极区宽阔,领域包含无限,得到广大老干部拥护与支持。
    综合苏州新闻媒体、相关网站所载,今年以来,围绕 “三区三城”建设,我市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多形式、全方位积极发挥作用:
    王敏生、杨明、戴心思、焦康寿、周福元等老领导在市迎新春茶话会上,为“三区三城”建设中积极建言献策,为苏州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老领导杨晓堂建议“三区三城”建设要扬长避短,能快则快,加大符合苏州特色的力度;老领导黄炳福、孟焕民等为在职干部和老同志作科学发展观辅导;原苏州苏太集团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王子林,刻苦钻研,培育出新猪种——苏太猪,直接参与到经济转型升级;常熟8名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老领导老党员深入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同业主交流思想,与职工促膝谈心,及时了解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以真情感动业主,以诚意取得业主和职工的信赖、尊重;市老领导姜焜、老干部书画协会会长范廷枢等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时刻关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大事要事,通过开展书画交流活动,发挥好文化工作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吴江离休干部奚天然刻苦学习,自费订阅了各类报纸10份,杂志8份,每年数千元用于购书,他个人藏书万册,收藏报纸40余载11600余份,在短短的4年内,他举办了三次图片展,累计参观人数6万3千多人次,200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原昆山县政协副主席王道伟离休后,组织发动300多位“五老”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协助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带头并组织千余名老同志撰写思想道德教育宣传材料,累计近330万字,出版21部书稿,印发8.9万册;交通局杨自中离休后,全身心精力投入到对青少年教育事业上,把全部的爱倾注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为50多所学校作报告400多场次,听讲学生达12万人次……
    简而言之,围绕 “三区三城”建设,我市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利用自身经验丰富的优势,参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宣传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风尚。老红军杨希明,不仅关心本单位的发展,而且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向周围群众和社区居民宣传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利用每年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时进行革命史及发扬新风尚教育。离休干部陈福兴向学校青少年及社会各界宣讲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宣讲“三区三城”成就380场次,听众达136570人次。原太仓市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刘汉兴,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社区、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的创建工作,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行列,担任社区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和青少年学生的辅员。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社区居民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向社会展示了我市广大老干部“白头虽老赤心存,心如老骥常千里”,积极、倾情于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的高风良节、精神风貌,展现了离退休老同志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三区三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同时又启示着我们:在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中,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好广大老同志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的真诚愿望和满腔热情,创造条件,积极组织,为他们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作风,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育下一代成长,提供平台;还应该多方面引导和帮助他们动态了解“三区三城”建设新进展、新成就,通过他们把全市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合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为经济转型升级加油鼓劲,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再作新贡献。同时,注意倡导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同志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献余热。
    去年8月28日,苏州日报以《苏州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为载体,介绍了堪称专家学者的几位离退休老同志,甘愿为弘扬苏州传统文化,不计名利,克服困难,在1991年7月9日成立“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18年来殚精竭虑研究传统文化,在吴地文化不同类型的一桥一宅,一人一事,人文精神、人文艺术……海纳百川,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开拓进取,反复研讨,影响后人,净化世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对当前我们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根深叶茂,厚积薄发的作用,富有效仿性、提倡性的现实意义。
    民间俗话说得好:人老智多,树老根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今天,我们应当围绕“三区三城”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就近的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在老同志作用发挥的形式和内涵上有所创新与突破。老干部既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群体,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他们经历了旧社会的痛苦、新社会的喜悦、文革时的忧愁、改革开放后的幸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欣慰与安然;领略过人生酸甜苦辣和坎坷曲折……半生风雨洗礼、艰辛执著奋斗的老人,在怡享天年晚年乐于忧的金色年华,倍感时光的珍贵,更觉平静安宁生活的难得;他们有着丰厚的人生知识、经验、相应技能的累积;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相当的潜在影响力;有着教育子女、影响亲属、帮助朋友、感染社会、培养青年的能力,具有合力营造“三区三城”建设良好社会稳定环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王国荣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