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利用社区服务资源
促进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在老干部所在单位及其家庭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服务老干部的功能,促进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利用社区服务资源为老干部服务,是解决老干部高龄养老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老干部服务工作一直是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原单位负责”的原则,由各系统或单位进行的,说白了,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来抱”。这个原则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而且也是非常管用的,一管20多年,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干部年龄的增长,“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传统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了。比如,老干部的平均年龄已经越过80岁大关。就说参加活动吧,能够坐上公交车,赶到原单位来学习和活动的,只有老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已经出不了远门,只能够在附近社区学习、活动;剩下的三分之一已经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成了名副其实的“寓公”。又如,现在的城区面积扩大了,苏州已经由14平方公里的古城、小城变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大城,面积足足扩大了十几倍。老干部居住分散了,许多老干部原来住的多是“前店后厂”,与单位靠得比较近,有的还是单位所建的地点相对集中的“宿舍楼”,现在城南城北相差几十里。因此,无论从老干部的身体状况看,还是从他们所居住的物理距离来分析,原有的以单位服务为主的模式和方法已经“鞭长莫及”,不很适应了。再如,老干部年老体病的比较多,据统计,老干部患有各种疾病的数量与日俱增,占比达到80%,他们需要就近得到医疗诊治,而这又是原单位所难以做好的。于是,方便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的“四就近”服务的工作思路提到了苏州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面前。
这几年,在中央要求搞好社区建设的倡导下,苏州社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社区为老干部服务的优势逐渐显现。社区服务是在街道加强地区的综合管理和为社会老人开展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一般都有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家政服务、房产管理与服务等单位,如果我们把为老干部的服务融进社区服务工作,就能够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得到保证,使社区服务工作扩展到老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来,就能够使老干部实现“四就近”的愿望。
二、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苏州采取的做法
近年来,苏州对社区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归纳起来有下面这么几项:
一是建立党员中心学习户等方便老干部就近学习。如金阊区。通过“离退休干部学习中心户”、“离退休干部党员之家”开展就近服务。对居住相对集中且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就近提供学习、活动的服务。早在2006年3月,该区就在老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彩香一村四村社区、三元二村社区,分别建立了社区“离休干部党员之家”和“离退休干部学习中心户”,让老干部在社区和家中进行组织活动。目前,“社区党员之家”“学习中心户”活动正常,学习中心户的学习活动根据他们的需求也在原来每季度一次增加到每月一次。
二是以共建的形式,在社区活动中心(室)和服务中心(室)等增挂老干部活动中心(室)、老干部服务中心的牌子方便老干部就近活动。目前,在苏州市区已经挂牌68块。与此同时,市、区两级老干部机构为这些挂牌中心(室)赠送活动设备、设施近百件件,提供有关经费数十万元,并且已经有文件规定,形成制度。这样做,就是山不转水转,等于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服务中心(室)搬到了老干部的家门口。
三是以专业公司提供服务为主要形式,以义工等形式为辅助手段,让老干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例如沧浪区积极利用虚拟养老院社区资源为离休干部提供就近无偿、低偿和有偿的便利服务。一是发挥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邻里的作用,为离休干部提供便利服务,如帮助取报拿奶,寄信买物等;二是发挥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为离休干部提供特殊服务,利用社区卫生站(所)、文化站(所)的优势,为离休干部提供就近医疗服务,就近参加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三是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为离休干部提供家政服务,主要为离休干部提供钟点工服务等。沧浪区的做法取得了很大成效,深受老干部的欢迎,值得参考。再如太仓市委老干部局最近出台《老干部社区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有3名以上老干部居住的社区都要建立老干部服务中心。目前太仓已经建立中心25个,政府还对已经建立中心的社区,按照老干部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下拨专项了工作经费。不满3名的,也按照一对一的方法进行帮扶和关心,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实现了从基础性保障待遇落实,向多渠道多形式实施服务的转变。
在服务对象上,要突出独居、空巢家庭为重点,据统计,苏州共有独居、空巢老干部1349名(其中独居305,空巢1044),占城区老干部总数3068名的44%。各城区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与这些老干部的结对服务活动,结对率达100%。平江区还实行了居家养老工作准入制,沧浪区建立了“虚拟养老院”,为这些独居、空巢的老干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服务工作。
在服务手段上,以“电子保姆”等设备设施为手段。电子保姆就是在独居老干部家里安装专用电话机并接入老干部电子保姆系统服务专席,全天24小时有值班人员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具有话机功能、应急功能和其它服务功能,使老干部在需要服务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这一手段的实施,深得全体独居老干部的欢迎,有的还赋诗赞扬。
四是积极为老干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搭建平台,引导他们融入社区,方便老干部就近发挥作用。聘请他们担当和谐社区建设的宣传员、社区民事纠纷调解员、关心下一代的辅导员,为辖区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为社区治安、绿化、扶贫助学活动尽心尽力。通过这些活动,涌现了一大批老干部的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最近苏州市平江区机关离休干部第二党支部等五个先进集体,离休干部奚天然等14人名先进老干部个人受到全国或全省表彰。
三、利用社区为老干部服务的几点经验
(一)发挥市级老干部局的指导作用。
一是市级老干部局要把社区为老干部服务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苏州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早在本世纪初,就组织力量到南京、宁波等地学习、考察,然后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2007年市委组织部和老干部局下发《关于加强市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建成了城区、社区、街道为干部服务工作的三级网络。2008年召开了全市社区为老干部服务工作推进会;今年又计划在10月份继续召开同类会议推进工作。市、县(区)两级每年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根据这几年的实际,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条与块的协调工作。因为,社区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历来由“条”上垂直负责,纵向服务。社区服务则主要由“块”上的街道负责,横向服务。因此,条块协作,上下沟通,合纵连横,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都要以搞好服务为最终目标,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把好事做好。
(二)发挥市(县、区)级老干部部门具体的组织作用。要注意摸清本地老干部的底数,建立名册。在此基础上,抓好服务网络、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服务重点、服务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等工作,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老干部所在单位主动配合老干部所在社区的工作,提供老干部的有关资料,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展社区为老干部服务工作,主要是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做一些原单位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做好的事,比如“电子保姆”服务,日常上门服务等等。但它不能替代老干部原单位的服务,更不能降低对原单位的服务要求。比如,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一年两次以上的参观考察,一年两次以上的报告会,一年一次的体检和疗养,四大节日和高温走访、生病住院等五个“必访”,都要由原单位组织实施。实际上,随着老干部年龄的增长,要求原单位组织更精心,服务更周到,比如在老干部跑得动,经常到本单位来学习活动的时候,原单位对老干部的身体、健康其它家庭情况是清楚的,现在需要经常不断的打电话、甚至上门服务、了解情况。还有一点更明确,就是增加了与老干部所在社区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做好服务工作这一块工作。
(四)社区在为区内居民提供服务工作的时候,主动把为老干部服务作为重要对象纳入社区服务范畴。要根据为老干部服务的任务和要求,集中一定力量,重点搞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例如,平江区推行社区服务老干部“准入制”,把老干部服务工作列为社区重要工作。太仓市民政部门在确定帮困服务对象时,把老干部列为第二类,使老干部享受到了服务。
四、几点思考
(一)领导要重视,部门要尽责。做好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是中央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关心、重视离休干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或归口管理单位的党组织要把离休干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水平。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辖区内离休干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二)方法要改进,原则要坚持。实践证明,“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原单位负责”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能够改变。它是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通俗的说法,社区为老干部服务是做加法,其原则只能是“原有的老干部管理体制不变,原有的服务内容不少,服务工作‘条’(原系统或者单位)‘块’结合,以‘条’为主,以‘块’为辅”。任何以社区服务改变“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原单位负责”的原则都是欠妥的,老干部也不会接受。
(三)好事要做好,关键抓落实。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是一件深受老干部欢迎的好事和实事。要把这件事办好做实,需要各级老干部局等职能部门倾力抓好,还需要财政、民政等部门的大力配合。需要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及广大基层干部、服务人员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有各项制度保障。
(四)工作要做好,探索要积极。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正确的说,是为居家养老的老干部做好服务。在老干部养老机构没有建立、或者不够健全、发达,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是目前为止,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也是适合苏州市情的主要养老方法。但是,居家养老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曾经多次作过调查,大部分老干部对居家养老还是顾虑重重的,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到养老院等机构去养老。因此,我们在做好居养老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机构养老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2009年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