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高履辉:围绕主题活动 忆史撰书 创新党建工作
——工投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
【发布日期: 2008/10/13 】【来源: 工投离退休中心 】【阅读次数: 5143 】【关闭窗口
    苏州工投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组建近五年来,紧紧围绕市委老干部局每年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全体离退休干部结合社会教育热点,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撰写以革命回忆录为重要内容的各类文章,继而慎密编篡,先后编印了《老骥情怀》《学荣辱观,忆革命史》《知荣辱,抓作风,促和谐》三本书,并在相关范围内发送。这一创新的做法,在单位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和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一、  征文撰书的基本情况
    1.2004年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做表率”主题教育活动,管理中心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庆55周年,进行了“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当时,中心刚筹建一年,在100多位老干部中有30多名老同志欣然命笔。这31篇文章,挟老干部们的革命风范,或追忆战史,戎马倥偬;或痛斥旧政府腐朽卖国的耻辱,没齿不忘;或缅怀战友,生死患难之谊胜过汪伦;或怀念老乡,军民鱼水之情娓娓道来;或放眼改革开放新时代,豪情满怀激扬文字;或以史为鉴,畅想未来论天下。这些文章体裁风格展老干部的修养才气,写来有的如记者战地采风,详略有序,活灵活现;有的如提枪把子的手,写来直抒心肠,一无迂回;有的诗人风骨,填词作诗,奔放且高雅;有的如老兵欢聚拉家常,故事白描细细述来;有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吐为快。林林总总,老干部的所学、所思、所乐跃然纸上又力透纸背。真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不久,市委老干部局对全市老干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也作了部署,提出了要求。管理中心很快也将这些精神传达到每个党支部,并作了具体安排。离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为促进学习的深入和细化,更具体科学广泛地弘扬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决定发挥老干部政治、思想、革命历史优势,著文编辑《学荣辱观  忆革命史》一书,此事迅速得到管理中心党委的肯定和全力支持。该党支部31名成员当时平均年龄78岁,有10名同志身患重病或卧床不起,但在坚强信念的支撑下27人提交了文章。主编林骏章同志还查阅了大量报刊杂志及相关资料,形成了12000字内容颇为丰富的有关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摘录。最后编成近10万字的《学荣辱观,忆革命史》一书。该书的每篇回忆录都以学荣辱观为指导思想,题材多样,内容翔实、情节生动,十分感人。该书统一了大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荣辱观、革命荣辱观的传承、发扬和创新的认识,并初步诠释了这三种荣辱观的内涵及内在逻辑关系。是结合革命史指导社会主义荣辱知和行的一本很好的辅助教材。
    3.2007年初,市委老干部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市部署了“学理论、促和谐、作贡献、乐晚年”主题教育活动。管理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为了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领导干部提出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讲话等的学习,在全体老干部中又一次开展主题学习征文活动,并收到各类体裁内容的征文116篇。为了突出主题教育,精耕细编好征文集,管理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主编的编辑小组,精心选择了74篇征文,汇编成10多万字的《知荣辱,抓作风,促和谐》一书。该书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荣辱篇”,第二部分为“抓作风篇”,第三部分为“促和谐篇”,这三个部分全部采用论述文体裁。第四部分为“回忆录篇”,从老干部的亲身革命经历说起,采用了记叙文体裁。全书内容涵盖了当前社会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建设等主要热点,对推动老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在促和谐中作贡献,在作贡献中乐晚年起到了良好作用。
 上述三本书的征文、编篡,每本书前后都分别用了半年多时间,有近200名老干部热心、精心参与,留下了近40万字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三本书的编著是管理中心党委精心组织,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其无论在老干部家庭,在工投公司企业及管理中心,乃至在社会都起到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效果。
    二、  征文撰书的重要作用
    四年多来,通过主题征文活动,先后出了三本书,用时一年半多,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广泛讨论,深入研究,科学总结的螺旋型上升过程。就工作而言,也是个不断改进、进取、创新的过程。其良好的单位和社会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点:
    1.深化了自我教育。老干部是我们党在80多年奋斗历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和过硬的作风,又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到离而不休,在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政治优势。同时,也使他们仍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使广大老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提高。其中,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体会或回忆文章更是自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老同志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回忆历史,便要考证史实;要提出观点,便要先学透吃透基本理论;要结合实际,便要寻找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等等。这些方面,自己想的、说的要变成宝贵的黑白文字资料留给下一代,都得下很大的功夫研学、推敲、琢磨,完全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辛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一些老同志或抱病完成写作,或病床上口述,请老战友或子女代笔,在完成征文中,也实现了理想信念的又一次升华。同时,由于深学细研,对党的重要理论也有了更科学的把握。如对“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老干部们在学习撰文中分三个层次深入理解。第一层次是“八荣八耻”体现了数十年中国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该传统荣辱观把“知耻”、“求荣”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第二层次是“八荣八耻”蕴涵了革命荣辱观的精髓。老干部之所以能够做到国难当头,忧心如焚;革命需要,拼死决战;艰苦岁月,积极向上;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就是得益于革命荣辱观的教育和培植,它的价值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第三层次是“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严密结合。它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老同志们学研撰文中,就此深化了自我教育和认识,也较大地提高了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2.促进了党支部建设。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老干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围绕主题教育开展的征文出书工作,既推动了党的重要理论的学习,又有效提高了革命回忆录的思想性,对提高老干部政治理论素质、促进老干部党支部的思想作风建设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每次征文活动都强化了党支部全体老干部对党的重要文件、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的学习。如邓小平重要论述、党的十六届全会的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等。这样无疑都促使老干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从而行动上更坚定地支持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理论建设上,不少党支部和老干部,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颇厚的老同志,面对新理论、新观点,注意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的论述往往更具说服力,更能推动大家对问题理论上的深入认识。在作风建设上,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辱”和对干部作风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具体明了,老干部说,其中不少就是他们的实践。现在结合时代的新要求,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多作贡献。他们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近几年来管理中心老干部爱心助学了20余名莘莘学子,尽力为社区、为社会做好事。在国家发生重大灾难时,他们都慷慨解囊,特别是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心各个党支部均作了动员,离退休老干部共交“特殊党费”和募捐24万余元,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
    3.有利于和谐社会。踊跃参与,慎密编书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而书的编发,除了弘扬优良传统外,更进一步激励老干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离休干部陈福兴同志,离休后一直从事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授课听众已达10万余人次,在中国少年先锋队苏州市代表大会上、被授予“苏州市十佳志愿者”称号。这次征文,他联系实际,有感而发撰写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一文,总结了他的体会,也表达了他的崇高夙愿。书印发后正逢党的十七大召开,他践行自己关爱下一代的思想,认真研读十七大文件,很快形成近万字的辅导讲话稿,不久便先后去学校和在本管理中心宣讲。离休干部王均同志离休后一直关心并参与社区的思想文化建设,他坚持出黑板报、组建社区老年合唱队、协办社区活动中心,热情帮助困难家庭,受到了社区干部的一致好评,前不久,《苏州日报》为此刊登了专题采访文章。三本书发送后有关单位及兄弟单位离休老干部党支部阅后,也得到肯定,受到赞誉,都说对弘扬老干部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进而对社会思想文化,道德建设有裨益。有的老同志还再三索书,邮寄给外地老战友,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开展一定的征文,都是党的思想政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全面策划、广泛动员、慎密编篡出专题文集,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样做深化了主题教育内容的内涵,精耕细作了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进一步拓展了主题教育活动的社会效果。管理中心近几年来,在这方面作出了初步探索,现作回顾总结,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作者: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高履辉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