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开展老干部活动来论文化或许要备受质疑。但“文化”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对此,本文试图换一种思路和角度,既不拘泥于“文化”的理性思辩,也不踌躇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从开展老干部文化活动中“看得见”、“感受到”的一些形式载体中概括出若干文化功能及作用,阐述老干部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活动中的一些认识,以此促进和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党对老干部工作要求又有了新的发展。努力把先进文化、健康文化转化为贴近老干部晚年生活的文化服务,是几年来我们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实践,并逐步完善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服务中心发挥现有的各类资源效能,结合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老干部对文化的需求,坚持“教、学、养、乐、为”相统一的原则,把政治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又适合老干部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由于注重了各项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创元投资系统的老干部在投身参与文化活动中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果。综观服务中心几年来倡导文化、建设文化和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情况,老干部文化生活体现出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老有所教,发挥老干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传播导向作用。
先进的文化活动和时代精神,不可能自发产生,也不可能随意传承和发展,必须要求有计划、经常性的实施教育和开展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方式将老干部的心理表现、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取向逐步纳入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模式之中。
回顾过去几年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我们感到,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对老干部有关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离退休干部政治与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眼光谋划老干部的文化生活。活动内容要贴紧老干部文化和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体现政治与生活、休养与活动的有机结合;活动形式以广泛性为主,适应各类层次人员的要求;具体操作主要在吸引力和有效性上动脑筋,在多样化和适宜性上做文章。并充分利用活动的传导功能,既着眼长远,又考虑当前;既突出眼前,又统筹兼顾;既集中力量,又分步实施。几年来,我们在公司党委的领导、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创元投资系统的老干部文化活动已从零打碎敲逐步走上有序推进发展的轨道。如把老干部各自分散的学习体会、回忆文章引导组织统一编撰出书,增强了学习效果,在老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偶尔单纯唱唱跳跳传导到按老干部各自需求组成各类兴趣小组统一培训与活动,健全了开展活动的组织机制。安排全年工作计划时,把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全年工作之中,在传导氛围作用下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老有所学,发挥老干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激励作用。
文化活动的一个核心就是重视人,“以人为本”的文化活动,使老干部能够时刻从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发现晚年生活更鲜活的一面,进而发掘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时尚、一份快乐,经常保持年轻心态,把未来的时间用得更有意义。
在全面组织实施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把活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为老干部提供文化关爱、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上。针对离退休干部的特点,他们有的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的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还有的从事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等,这些老干部虽然他们休养在家,生活比较安定,但他们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他们需要自身的价值体现。为此,我们在活动内容上为他们安排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如为刊登学习体会、写回忆录乃至著书立传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我们先后发动广大老干部积极撰写文章,广泛组织征文活动,多年来先后出版了《老骥情怀》《学荣辱观 忆革命史》《知荣辱 抓作风 促和谐》《〈讲学习、颂改革、倡和谐、葆本色〉学习十七大体会文章汇编》共近40万字的书。离休一支部的30名老干部,27名递交了文章,有的老干部躺在病床上口述让子女代笔完成。现在该支部的老干部中涌动着一股学习热潮,他们作品还得到了本市其它系统老干部的广泛关注。退休干部谈林宝十分注重古今中外文学的研读和鉴赏,先后出版了45万字的《微型小说三百篇》、30万字的《短篇小说集》。老干部在晚年写作出书活动中又重新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我们还借助服务中心《老干部中心信息》期刊开辟学习体会栏目,刊登他们学习荣辱观的文章,编辑出版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的册子,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载体。在活动形式上,利用支部活动鼓励帮助老干部学习写作,结合形势写心得交流文章,利用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组织和激励老干部们继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余热、再作贡献。在利用资源方面,我们还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电脑房、图书阅览室等资源,为一些希望掌握现代科技及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老同志举办培训班,为此曾先后举办了五期电脑操作培训班,培养和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掌握科技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和拓展视野提供优良环境和智力支持。通过实施一系列感受强、看得见的文化活动,激励老干部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晚年学习生活中去。
三、老有所养,发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凝聚作用。
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标,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向心合力。先进的文化活动能够通过自身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文化形态、共同的理想和行为规范,把全体老干部聚集起来,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所表现的活力和热情,凝聚成了晚年生活幸福快乐的一道美好夕阳。
由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弘扬中华文化的科学内涵,围绕安度晚年凸现活动主题,所以各类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出老有所养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工作特色。如结合形势需要,及时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奥运与中国的报告会;针对季节的变化和老干部身体状况,适时举行老年病的预防与心理健康讲座;根据老干部兴趣爱好,依托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开展集邮摄影展、编织丝网花、太极拳培训等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修身养性的文化活动。在一系列富有特点和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渗透着老有所养的特色,发挥着老干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和积极作用,让老同志在文化活动中享受着晚年美好生活的乐趣。离休干部刘瑛参加革命时曾是一名文艺战士,离休后活动穿梭在服务中心合唱队与舞蹈队之间,她在歌舞活动中找回了战争年代英姿飒爽的感觉,晚年生活过得既愉快又充实。
四、老有所乐,发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和谐作用。
当越来越多的老干部投身快乐、播撒快乐、享受快乐时,文化活动与老干部需求达到了广泛的融合,他们没有因银发苍苍而锁住活动的脚步,在这绚丽多彩文化活动的别样舞台上,老干部们展示的是才艺,演绎的是快乐,感受的是幸福,体现的是和谐。
几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各种活动资源和要素的作用,围绕老有所乐,透过各种活动的展开,抒发老同志们美好的夕阳情怀,培养老同志们晚年高尚的生活情趣,调动广大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在活动内容安排上,尽量在更高的起点上精心设计老同志们喜闻乐见的各类娱乐文化项目,积极开展老同志可以参加、愿意参加、乐于参加的丰富多彩的和谐文化活动。在项目设置和组织形式上,根据老干部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先后成立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太极扇队、乒乓球队、棋牌队等等,以这些专门活动小队(组)为活动平台,每月按各兴趣小组内容的不同分别进行辅导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汇报演出和娱乐比赛。如合唱比赛、迎奥运棋牌对抗赛、集邮、书画与摄影作品展示、庆“七·一”文艺汇演、重阳节趣味运动会等等。还根据老干部活动要求,组织身体健康行动方便的老干部,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就近地方参观游览活动。如参观高教区感受教育科技的新发展;观看革命战争历史影视片回忆当年参加革命情景;参观博物馆欣赏世界建筑大师的艺术风采;组织水乡风情游领略江南山水文化等。离休干部杨镜人不但积极参加服务中心的书画活动,还在沧浪诗社的文化活动中一展身手,创作出版了诗词集《怀义吟草》,赢得了苏州诗词协会同行们的好评。离休干部耿联翰他爱好广泛,多年来收集了100多块奇珍异石,开办了“家庭奇石博物馆”,《扬子晚报》、《姑苏晚报》相继给予了报道。由于突出老有所乐的主题,文化活动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和全覆盖,我们服务中心已成为老干部们既富有吸引力,又充满和谐与欢乐的精神家园。
五、老有所为,发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形象作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老干部的热切愿望,而精神就是文化特质的核心。文化生活往往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展现。保持良好的晚年生活,塑造老干部新时期新形象,这些作用的发挥,必将孕育和植根在适合老干部需求、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系列活动之中。由于文化活动有着深厚的根基,它一定能在形式的多样化中根深叶茂,更因为文化活动有着蓬勃发展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就会在老干部们各自所为的领域中得到充分显现。如独居离休干部郑惠中、惠群、陈志不但积极参加服务中心合唱队的排练演出,她们活跃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街道社区的公益活动中,成为街道社区文艺积极分子中的老大姐。离休干部方铨衡、朱霞夫妇在服务中心举办的七一文艺汇演上激情表演了自编二重唱《为了谁》,用饱含的真情歌颂党中央、解放军以及全国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强决心,和大灾面前有大爱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离休干部林俊章、陶玉清为赞美歌颂改革开发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满腔热忱共同写词谱曲创作了歌曲《欢乐晚年》,发表在市委老干部局的网站上。离休干部唐明晴、退休干部冯湘斌、曹小燕他们离退休后辛勤笔耕,创作出版了各具特色的画册,为繁荣苏州书画艺术发挥着余热,他们的作品已被收入苏州名家之列。广大老干部老有所为用自己的行动在社会上树立了离退休干部的良好形象。
实践证明,紧密联系和认真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以适应老干部参加的多种形式,为老干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更好满足老干部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老干部精神风貌更加昂扬矍铄。经过扫描和梳理所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和老干部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况,老干部在文化活动中的四个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是情操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振奋。许多参加文化活动的老干部都在各自需求的领域里找到了欢乐,愉悦的心情在贴近实际、贴近晚年生活的文化活动中得到满足。独居老干部不再感到寂寞了,空巢老干部晚年生活更加精彩了,广大老干部身心更加健康了。二是促进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党的老干部政策和理论的学习,还要熟悉掌握老年心理学、社会行为管理科学等各方面知识,促进老干部工作者不断增加和完善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要素,进一步增强开展老干部工作所必备的素质,拓宽开展活动的视野和知识面,为开展文化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切实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服务和工作水平。三是老干部已成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可缺少的力量。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许多老干部不仅积极参加服务中心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他们还在社会上、在社区里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积极分子。正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有着多方面志趣爱好和文艺特长,所以他们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他们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群体。四是文化活动资源希望合理利用和共享。我们服务中心现有的活动场地设施和资源,面对1200余名离退休干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有些活动因场地资源限制而难以展开),以适应老干部更广泛的需求,由于“双高期”的来临,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指导老干部文化活动的开展,全市老干部系统文化活动资源,以及街道社区社会资源能否为老干部就地就近开展活动提供优先服务,举全社会之力有效共享文化活动资源,为老干部参与、创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夕阳是盛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对广大老干部来讲,文化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学术命题,它本身就来自于老干部现实生活的需求,在几年来老干部自觉踊跃参加文化活动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大力开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老干部需求相吻合的文化活动,既要有满腔的热情,又要有理性的思考,我们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出发点上来解读, 都要从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这个落脚点上找答案。当看到老干部在文化活动中寻找到愉悦快乐的情形时,我们深深感到,今后开展文化活动更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紧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善于从老干部需求变化中发现他们对文化追求的愿望,调动广大老干部投身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要在突破传统和创新思路、注重引入科学理念和丰富内涵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文化发展繁荣中的积极作用,更要通过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提高广大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为倡导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同唱响和谐社会主义的凯歌。
作者:傅勇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