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苏州市第二届“十佳敬老好儿女”侯选人简要事迹
【发布日期: 2013/10/14 】【来源: 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 9300 】【关闭窗口

 

(先后顺序按姓氏笔划排序)

 

 

1. 丁建强,男,高新区离休干部孙浩的儿子。为老人住得舒适,他专门出资买了一套新房,而自己至今还住在老房子里。他及时掌握父母的身体情况,每天电话问候,每周上门看望,生病时及时帮忙看病和照顾。孙浩夫妇参加了苏州市孙武研究会,为支持父母文化养老,丁建强工作之余,与与父母一起研读,编写了一部用繁体汉字并有标点的《孙子兵法》手写书;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为父亲整理了《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坎坷人生幸福晚年》回忆录。2010年孙浩夫妇荣获市文明办、市妇联、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颁发“百对好夫妻”荣誉称号。

2. 于怀永,男,吴江中学离休干部杨晶明的女婿。他的岳母今年已经97岁高龄,是苏州健在的3名老红军之一,前些年患上脑梗之后,便长期住院。为了给老人更好的营养,五年里,不管刮风下雨,他从未间断过送饭,他每天将饭菜送到医院,看着岳母吃完说会话,才安心回家。他说自己做的这些都不值得宣传,孝敬老人是应该的,他为有这样一位近百岁的老红军岳母感到骄傲,她生活的快乐、安宁,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3. 毛纯漪,女,昆山市委统战部离休干部毛守奇的女儿。她从小体贴父母,在父母下放时,挑起家中的重担,照顾好弟弟。每天再晚也要打个电话询问父母身体和活动情况,叮嘱他们注意饮食和运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了她的孝心,到超市都要问父母缺什么,为老人购买参加活动所需的物品;每逢节假日送上鲜花和贺卡,带父母去各地旅游。她的孝行受到人们的敬慕和赞扬。

4. 王白雪,女,姑苏区(原平江区)娄门街道离休干部李志坚的女儿,中共党员。2001年王白雪就将父亲接到自己扬州的家中安度晚年。12年来,她孝老敬老的最大特点就是同时关注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这也是李老愉快、健康的晚年生活的保障。作为苏州的离休干部李老虽居住在扬州女儿家,但其女儿的孝老敬老事迹深为当地社区感动,去年她们被扬州市评为孝敬父母好儿女家庭,事迹受到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

5. 王建华,女,昆山市供销社离休干部王光通的女儿。父母均80多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已不能自理,而她无微不至地在饮食、起居、吃药等各方面悉心照顾着他们。有一次王老突感身体不适,失去了知觉,幸亏她发现的早并采取有效措施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在她的影响下,后辈们也都孝顺老人,只要有空就要看望关心老人。

6. 王琴琴,女,吴中区政府办离休干部王燕谟的女儿。家人说她是父亲的“小尾巴”,陪着父亲走东跑西,王老戏称她是“百搭”,生活中哪儿都少不了她。为了方便照顾父亲,王琴琴将父母接到离自己较近的住处,烧菜做饭、养身保健从头学起;每天早晨坚持陪父亲散步;支持父亲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社会活动。王老参加老干部时装队,她就做起了“后勤保障”忙前忙后;王老编写回忆录,她就当起打字员编排校对。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老行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 车墅英,女,昆山市离休干部黄美如的儿媳,中共党员。车墅英平时对自己非常节俭,但她对老人却很大方。为了改善公婆的居住条件,她买了新房子给二老住,自己却住老房子。公公去世后,她怕婆婆寂寞,每天都会抽时间陪伴老人。半年前,黄老因病住院,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车墅英身上,但她没有一句怨言,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陪护老人,细心照料,阅读护理书籍,学习医疗常识,放弃外出活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老人身上。

8.孙  菁,女,太仓市新华书店离休干部任兰英的小女儿。谈起孙菁对其母亲的照顾,周边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任老患有高血压、心脏肥大等各类慢性疾病,自从几年前严重中风后,孙菁毅然搬到老人那边住,全面照顾起居。为了让母亲尽快好起来,她想尽办法,每天不重样地做母亲希望吃的饭菜,为母亲摘抄药方。十几年如一日的按季节不同帮母亲进行物理保健疗养,提高母亲的免疫力,缓解痛苦。母亲在她的细心照顾下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9.孙卫平,女,昆山市委组织部离休干部孙盛周的长女。作为家里的长女,几十年来她一直承担着照料和赡养父母的责任。她对老人的照料无微不至,从一日三餐到冬棉夏单,从大小家务到生活琐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没有一丝懈怠,在她细心照顾下,年逾矍铄的父母精神矍铄,身体状况依旧很好。

10.朱定芬,女,太仓离休干部冷宗述小儿媳。朱定芬公婆年岁已高,患有高血压、白内障,每天需要服药,特别婆婆常年卧病在床。她操持家务,耐心照顾,积极鼓励婆婆,使其病情不再恶化。她自费定了各类报纸,挤出时间学习,把健康知识讲述给老人听,让他们增长健康保健知识。同时在空闲时间和老人一起看电视、聊天,给他们解闷。邻居称赞说比儿女都照顾的周到。

11. 汤学民,男,相城区教育局离休干部汤诚的儿子。父亲汤诚已86岁高龄,日常的生活全部靠他料理。他不怕脏、不怕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使父亲有个安逸的晚年生活。他为了能使父亲上下楼方便,特地花钱买了一楼的房子让老人住。老人有各种疾病,每日都要吃很多药,他对于何时服药、吃什么、吃多少了如指掌,保证了老人的身体健康。他的孝行感动了社区的居民。

12.吴松莺,女,吴江震泽镇粮管所离休干部吴兴中的女儿。四年前吴老患脑梗塞后,多次住院,她都日夜陪伴悉心照料;出院后,她又不辞辛劳坚持每天下班后去父母处帮忙做家务,陪老人聊天。她说,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为下一代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熏陶,才能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13.李  新,女,姑苏区(原沧浪区)政协离休干部李照信的女儿。6年前,李老因患有多种慢性病、且动过四次大手术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得了结肠癌做了结肠切除手术。李新虽工作繁忙,却义无反顾地把父母接到盛泽一起生活,细心调理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自学护理知识当起家庭护理员。去年4月份,她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二老。李新同志敬老尽孝数年如一日,她的敬老孝心行为是新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最好的诠释。

14. 李国正,男,苏州市轻工局离休干部李金鸿的儿子。近十多年来,92岁的离休干部李金鸿同志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等病,大小便也常失禁,而他的生活过得规律、滋润,这一切都是李国正夫妇三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尽孝尽责服侍的结果。他们按时按量给李老服药,定期定月到医院就诊复查,及时清洗失禁的大小便衣裤床被,不时变换菜肴增加营养;生病住院,他们陪伴身边,昼夜精心护理;每天陪父亲小区散步,每周推车送父亲户外活动。正是在这样细致的护理下,李老虽多种疾病缠身,但生活有序有乐。

15. 杨江立,女,吴江交通资产经营公司离休干部于凤仙的女儿。杨江立在吴江区检察院工作,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再忙,她也要每天去看望母亲。2007年,母亲摔跤卧床一个月,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一度病危。她带着母亲跑到上海治疗,一住40多天,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终于转危为安。她说,对我而言,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回家时能唤一声妈妈,而妈妈能马上答应她。人世间这普通的一呼一应,是她最珍惜的温暖。

16.   民,男,常熟市易地安置离休干部陆文灏的儿子。为精心照顾父母,陆民接父母长住深圳。平时,他总是鼓励并支持父母趁着身体条件允许,经常出去短期旅行开拓眼界。由于陆老离休后担任着常熟市老干部棋牌小组组长、老干部诗词协会骨干等角色,因此,在父母移居深圳以后,陆民也尽己所能,不仅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还多方联系努力让父亲在深圳也能够参与到当地文化活动中去,使父亲在易地同样能够发挥所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十年间,支持父亲举办两次书画联谊展、出版文集三本。

17. 陆丽萍,女,吴中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离休干部陆凤鸣的女儿。5年前,陆老装了心脏起搏器,为了方便照顾,她把父亲从东山接到自已木渎的家中悉心照料。父亲年岁高行动不便,她就买了轮椅,每天推着出去散步;上厕所时,她怕地板滑,就扶着老人解手;半夜还要起床几次给老人盖被子;看电视,一边看一边给老人解释;上街时,老人问这问那,她不厌其烦;老人喜欢吃的、喝的,无论多贵都舍得买;做饭做菜,处处依着老人的口味。使老人不仅生活舒适,而且心理健康,精神愉悦。

18.   平,女,相城区农业局离休干部周玉标的女儿。父亲有高血脂,她专门做适合老人的饭菜,为老人购买保健品,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不忘为老人多买一份。在空闲时间,尽量陪老人聊天,带老人出去旅游,满足老人的愿望。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父亲依然步履矫健,精神矍铄。

19. 候宪华,女,相城区教育局离休干部候海源的女儿。她在父母亲生病时,单位医院两头跑,为他们擦身、做饭、做家务等,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每逢过年过节给老人带礼物,在日常生活中,每周至少打两次以上电话慰问他们,告诉父母家里发生的特别是外曾孙女的趣事和乐事,使老人非常的舒心。当地社区的相邻们也都非常认可她的为人,称赞他们是个幸福的家庭。

20.   鸽,女,昆山市交通运输局离休干部胡金福的女儿。她作为女儿,一直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关心、关爱着父母,使他们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开心。一次父亲不小心摔断了骨头,她在两个月内尽心尽力,没有一句怨言服侍父亲的吃喝拉撒;在母亲不幸失去一条腿的时候,她毅然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她的孝行,让身边的同事、朋友为之感动。

21. 郭志安,女,张家港市离休干部程文华的儿媳。程老的儿子22年前得了坏死性胰腺炎,平时只能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郭志安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她勇敢地挑起了所有的重担,包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既细心照顾老人,又合理安排丈夫和女儿的生活。今年端午节前后,郭志安出了车祸,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她反复叮嘱身边的人不要告诉婆婆自己出车祸的事情。用程老自己的话说,这个儿媳妇,是比女儿还好的女儿。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