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离退休干部”候选人简要事迹
(按姓氏笔划排序)
01.于学纯,男,1929年11月出生,原苏州市血防站党支部书记。他离休后,始终做到人离心不休,离岗不离工作,一直担任离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迎难而上,积极参加市委老干部局和中心党委召开的各项会议,及时将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到支部每名党员,特别在支部书记病休期间,主动承担支部书记的责任,始终把做好离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受广大老干部的赞誉。
02.王子林,男,1931年12月出生,苏州苏太集团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他工作努力,业绩显著,先后获得70次表彰奖励,其中离休后13年间,就受奖22次,而且多是大奖重奖,如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国家科技二等奖、江苏农业科技功臣、苏州市杰出人才等重大奖励。近年来,在两所大学赞助15名贫困生,汶川地震捐献五千元,缴纳特殊党费五千元。老科协下属组织活动经费困难,他每次都给予千元以上的资助。他还长期无偿帮助苏北两个养猪户发展苏太猪,现在都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猪企业,效益十分可观。
03.王道伟,男,1928年1月出生,原昆山县政协副主席。他离休后,历任昆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昆山县志》主编、关工委副主任、主任。多年来,他把自己获得的先进党员、优秀党员、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的奖金及稿费等1.2万元资助贫困生,向贫困灾区老游击队员捐款5000多元;组织指导昆山市各级关工委筹款83万元,资助1000多名贫困生,并与有关部门协同筹资900多万元,扶助贫困生7000多人次。他先后被评为苏州市、昆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昆山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04.叶万忠,男,1930年11月出生,1948年华中大学毕业,投身革命。1949年随军渡江在苏州市工作,1954年首届普选产生的区人大代表,为区政府组成人员。历任市总工会组织干事,郊区政府区员,苏州中区政府民政科长,市政府秘书科、市图书馆党支部委员,市档案局(馆)编研室主任,《苏州年鉴》主编等职。他离休不离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学者的严谨性,兢兢业业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孜孜以求、矢志不渝地做好《苏州年鉴》的编辑和研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05.沈育俭,女,1935年3月出生,吴江市人大原副主任。她退休后长期担任关工委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吴江市关工委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法制宣传先进集体、吴江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和全国青少年“祖国万岁”读书教育活动特别奖。她个人获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两次被苏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热心人、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06.刘汉兴,男,1931年9月出生,原太仓市政法委员会副书记。他平时能认真学习政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事事严格要求、处处身先士卒,体现了一名离休干部的高贵品质。他是社区民事纠纷的调解员,青少年学生的辅员。每逢学生假期,他利用社区学生暑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为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苏州市先进集体。
07.李 晏,男,1934年9月出生,苏州市卫生局原社区卫生科科长。他平时能注重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始终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离休后一直担任市厂矿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职务,工作认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协会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担任局机关离休干部支部书记以来,不断开拓工作思路,使支部活动开展灵活动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08.杨希明,男,1922年1月出生,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院原院长。他是我市尚健在的老红军之一,参加过长征。他不仅关心本单位的发展,而且还是一位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进步,积极宣传长征精神和延安艰苦奋斗精神,深受大家欢迎。多年来,只要是社会需要,学校邀请,他从不推辞,认真做好每一场报告,每年寒暑假总有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听取杨老讲革命史和战争故事。苏州大学青年学生正是听了杨老的报告,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毅然选择到艰苦地区创业。
09.杨泽海,男,1921年2月出生,1948年10月参加地下党,先在团训班及中共苏州市委调研室工作,1950年春调到北塔区任区委书记、团市委任直工科长、统战部长、市机关干部文化学校校长、机关干部业余大学任支部书记、市七中校长书记,市二中校长书记等职。离休后,先后任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协会会员,苏州市后乐诗社社长,苏州市草书社、草书研究会成员,北京中国书画院院士,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关工委委员。曾获苏州市健康老人、苏州市关工委先进个人荣誉。
10.杨 林,男,1932年10月出生,原平江区人大主任。他离休后仍发挥自身余热,热爱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勤勤恳恳为老同志服务,为支部建设踏实工作,从不计较报酬和个人得失,努力配合老干部局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始终做到离而不休,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在他自己看来,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在周围的同志看来,他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完全投入到发挥余热中。他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1.吴 华,女,1927年7月出生,原徐州市侯集中学教师。她参加过地下党工作,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特别是在沙溪参加离休干部活动期间,能主动组织干部学习,进行辅导,组织新闻采访,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形势,表彰好人好事,并协助支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公布财务账目,同事关系和睦,关心老同志身体情况,经常探望住院生病的老干部,生活艰苦朴素,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
12.陈怀珍,男,1924年3月出生,原斜塘乡人民政府文教卫助理。历任阜宁县马寨区政府粮食分局副主任,吴县淞北区粮食分局主任、区委组织委员。1954年至1959年期间,先后任苏州专区油脂公司人事科科长、吴县唯亭区副区长、吴县甪直公社党委副书记,1960年至1969年先后在扬州干部学校、吴县“五七”干校学习,并担任吴县百货公司经理之职,1970年调往吴县斜塘乡人民政府工作。离休后,他积极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多次向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灾区献爱心。
13.陈福兴,男,江苏泰兴人,1929年12月出生,原东吴丝织厂科长。14岁参加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苏中战役、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年仅19岁的他在淮海战役火线入党。离休后,几十年如一日,经常向学校青少年及社会各界宣讲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宣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截止2009年5月共宣讲380场次,听众达136570人次,深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14.张裕丰,男,1924年2月出生,原苏州光华五金厂科员。他离休后抱着工作离休但思想千万不能离休的强烈责任感,出于对困难群众的深切同情,近20年来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爱心帮助生活困难老人、贫困学生近百人,善款达10多万元。他在关心孤老和困难群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关心身边的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并捐款桃花街道老年公寓的建设。2008年被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评为“十佳闪光点”人物。
15.林忠清,男,1938年4月出生,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他退休后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为高新区经济建设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余热,尽一个中共党员的职责。不论是担任新区外企协会副会长期间,还是两区合并后担任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扶贫协会、区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主任,他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政策水平吸引和感染周围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关工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网吧“五老”义务监督员工作优秀组织奖、“关爱儿童贡献奖”等。
16.林骏章,男,1933年5月出生,原苏州钢材厂副厂长。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曾任职工大学校长,工作兢兢业业。离休后长期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始终保持良好的学风,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文章。担任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的支部老同志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在老同志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被创元投资服务中心称为“学习理论最钻研的人”。
17.周仲芳,男,1930年9月出生,苏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他退休后连续三届被推选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平时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工作,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多篇调研报告被刊用。完成省以上调研文章47篇,其中有19篇在全国有关刊物上刊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担任社区居民学校的教师和社区评议会委员,对社区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约联络员,2008年他被省文化厅、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
18.郭 云,男,1928年8月出生,原苏州市广济医院院长。他时刻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医院的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全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习认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4篇。新疆“7·5”打砸抢事件发生后,他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心医院发展,积极为医院建设建言献策。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经常为困难人群、贫困学生捐款捐物,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19.顾仲良,男,1922年8月出生,原上海青浦县人民武装部政委。1944年10月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了新四军,转战南北,英勇作战,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火线入党。现任苏州市沧浪区离休干部第三支部书记,区关工委名誉主任。他关心公益事业,积极资助贫困学生;连续10年策划区关工委组成帮教团,走进苏州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先后获得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2次,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次,苏州市与沧浪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常务工作者22次。
20.顾雪元,男,1939年2月出生,金阊区政协原副主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特长,经常深入学校、社区等单位进行宣讲活动,在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抗战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各项大活动中累计宣讲90多场次,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区关工委2001、2006年获苏州市先进集体;2005、2006、2007年获市关工委网吧和电子游戏房“五老”监督优秀组织奖,区优秀共产党员,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1.姚 白,男,1933年8月出生,原苏州市虎丘区(郊区)党校校长。历任苏州郊区娄葑镇党委副书记、虎丘区党校校长等职务。他1949年被选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深造,1950年分配到191师,1951年被选拔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利用缴获的美军收音机收听新闻,进行摘记编录,积极宣传党的重要战略思想。离休后,他积极向上,继续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他经常深入社区、学校等单位宣讲革命传统、国内外形势,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22.俞万胜,男,1928年1月出生,原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他2005年担任该院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帮助身体有病的老同志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帮助孤老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不计名利,团结同志,积极帮助困难人群解决实际困难,社区邻里之间有矛盾,大家都愿找他出面调解。热心公益事业,对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主动交纳特殊党费,时刻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23.凌国春,男,1921年6月出生,原苏州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他离休后,坚持把学习政治理论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人服务,利用自身中医的特长为病人服务,服务病人达3万人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抗震救灾中积极捐款捐物,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平时注重写作,积极撰写革命回忆性文章,近期撰写的一篇《开设药店作掩护,筹集军粮迎解放》被苏州日报刊用。今年“七一”,他被评为全市优秀老干部党员并受到表彰。
24.徐彦同,男,1923年1月出生,原吴县县委书记。他离休后一直担任县(市、区)关工委主任。他一身正气,勤奋工作,虚心好学,勇于争先。特别是在2001年癌症手术后,仍带病坚持工作,使吴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省、市名列前茅。2005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他的敬业精神和踏实作风,成为全区广大“五老”人员学习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老干部党员的良好风采。
25.钱根祥,男,1941年10月出生,原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历任镇党委书记、科委主任、教育局长、农工部长。退休后,主持市关工委工作,心系广大青少年,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2007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5家新闻媒体采访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他们“五有五好”的关工委工作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经验。2006年张家港市关工委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钱根祥同志被评为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6.韩金山,男,1924年1月出生,太仓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他坚持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时时处处用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灾区人民生活,积极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韩老慷慨解囊,募捐一万元人民币,交纳特殊党费1500元,充分展示了一名老干部党员的政治本色。
27.程瑜瑞,男,1926年9月出生,原常熟市体改委主任。先后从事过区、乡、镇、市各级领导工作。离休后一直担任苏州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常熟市老年体协主席的职务,经常组织全市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累计人数达20多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就千人健身走、登高一项就搞了14届20次。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充分展示了一名老干部的良好风貌,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