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家住松陵镇的贫困学子小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当全家为他上大学的学费发愁时,常青助学送来了助学金。如今,大学毕业的小金已成为一名公司白领,获得的高收入为全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一次助学,改变一个家庭
和小金一样,家住盛泽镇的贫困学生小屠在2011年考上了南京审计学院,可数额较大的学费让这个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常青助学送来了5000元助学金,解决了小屠的入学费用。大学毕业后,小屠考入了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凭着自己辛勤的工作,让全家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小屠告诉记者,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人支撑着全家的生活,现在她工作了,收入还不错,不仅能减轻母亲的负担,也给家里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常青助学改变了我的生活。”小屠说,常青的助学金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她一直心存感激,现在她也热心公益,单位组织的捐款她每次都积极参与,“现在我有能力回报社会了,也很乐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一次行动,爱心满满
常青助学基金来源于常青公司,2004年,公司成立了爱心帮困会,这个帮困会的会员是吴江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2004年起,常青公司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委托区“两会”(区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区扶贫开发协会)的老同志,走访、联系、帮助当年考取大学后却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
常青助学始于2004年,从最初的每人3000元助学金到2014年每人7000元,11年来,常青助学共资助了605人次,累计助学资金达274.9万元。
目前,从2004年至2011年间的受助学生大多已踏上工作岗位,为了总结扶贫助学经验、了解常青助学的成果。最近,区“两会”工作人员对这8年间的365名受助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受助学生都有了较好的工作岗位。
一份调查,一份收获
在这份调查中,清楚地记录着这些学生的现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有36名,到部队当兵的有3名,自主创业的7名,除了个别待业和2人病故外,其余300多名学生都找到了工作。他们中,有的在机关做公务员,有的当了医生、老师,还有的是企业白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所长。
此次调查还对已踏上工作岗位的常青学子的收入做了详细记录,年收入一般都在3万至5万元,有的7万至8万元,还有个别在10万元以上。去年刚从南通职业大学毕业的震泽贫困学子小吴,毕业后被医药公司录用,年收入达12万元。因为常青助学,他们圆了大学梦,也让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
(来源:吴江日报)
|